学校主页 English
为贯彻“健康中国”和“世界科技强国竞争”战略,促进人类健康和疾病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加快推动中国灵长类生物医学领域的全面发展和国际影响力。10月10日,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灵长类生物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灵长类生物医学学术年会在杭州成功召开。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灵长类生物医学分会成立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前沿科技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灵长类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进一步促进我国非人灵长类在人类健康...
学院紧跟人工智能时代步伐,响应国家关于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的号召,积极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升级的新路径。利用知识图谱技术,完成了《基因工程》《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基础有机化学》等四门核心课程的智慧课程和生物工程专业知识图谱建设,推动学院课程建设创新取得新成绩。近年来,教育部多次强调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教学以及知识图谱的重要性,推动大数据、深度学习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学院以“六维知识图谱建设模式”为核心,从培养目标层、毕业要求层等多维度出发,系统梳理课程知识体系,...
2024年10月1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在线发表了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张传茂教授团队与北京大学等机构合作的最新研究论文:Nuclear envelope budding inhibition slows down progerin-induced aging process。本研究阐明了核膜出芽(nuclear envelope budding)介导的染色质和端粒丢失促进衰老的分子机制。通过高通量筛选,鉴定到了一个核膜出芽抑制剂毛壳素(chaet...
2024年9月28日,Cell杂志子刊、国际著名细胞生物学杂志Cell Reports在线发表了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张传茂教授团队与北京大学合作的最新研究论文:Mitotic ER-mitochondria contact enhances mitochondrial Ca2+influx to promote cell division。该研究阐明了核膜/内质网膜蛋白LBR作为绳索蛋白,在有丝分裂期与VDAC2和IP3R结合,建立起有丝分裂期特异的内质网膜-线粒体互作位点(ERMCS)的机制,揭示了LBR介导的ERMCS通过钙流飙...
2024年9月20日,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省部共建非人灵长类国家重点实验室、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陈永昌、季维智团队,与广州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等机构合作,应用非人灵长类疾病模型解析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发病早期骨骼肌病理变化的关键机制,在Cell上发表题为Profound cellular defects attribute to muscular pathogenesis in rhesus monkey m...
近日,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徐天瑞教授团队在药学国际著名期刊MedicinalResearchReviews(中科院1区Top期刊,IF=10.9,五年IF:12.9)发表了题为“Pyroptosisandthefightagainstlungcancer”综述论文。
宣威市羊场镇小学生研学营到我院参观为推动教育服务乡村振兴走深走实,厚植“科学家精神”,培养小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好奇心,7月17日下午,宣威市羊场镇小学生研学营到我院参观调研。李晓然副院长、实验室相关负责人、部分学生参加活动。研学团队到公共平台实验室参观了核磁共振波谱仪及液质联用仪等大型精密设备,实验室负责人对实验设备、成像原理、结果运用等内容进行介绍。随后,参观了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近距离观摩激光共...
2024年6月12日上午,昆明理工大学校友会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分会成立大会筹备工作会议在生科楼A200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