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科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在遵义会议陈列馆和红军山烈士陵园开展长征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发布日期:2025-07-09 点击数:

2025年7月5日下午,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三下乡”实践团队奔赴遵义会议陈列馆和红军山烈士陵园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在讲解员带领下,实践团队走进了遵义会议会址和陈列馆。重温了遵义会议做出历史重要抉择的伟大历程,深刻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挫折中奋起,在探索中前行。

会址外的那棵“V”字形槐树被亲切地称为“胜利树”,它是遵义会议会址里唯一“活着的文物”,象征着中国革命必胜。

那张见证历史的长方形会议桌,无声诉说着中国共产党人在生死存亡关头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非凡勇气与政治智慧。实践队员驻足凝视,深刻领悟“坚定信念、坚持真理、独立自主、团结统一”的遵义会议精神内涵。

离开遵义会议旧址,实践团队来到了红军山烈士陵园,瞻仰红军英烈事迹,追忆革命先辈生死与共的峥嵘岁月。

实践队员进入烈士陵园,首先看到的是“红军烈士永垂不朽”的雄伟丰碑。其周围围绕着28颗星星,这不仅代表着建党到建国的28年光辉历程,更代表着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随后,团队成员参观了邓萍烈士墓和红军英烈墙,并来到了红军坟前,开展微党课——红军菩萨的故事。实践队员在雕像前鞠躬缅怀,向先烈致敬。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革命一部壮丽的史诗,遵义会议会址和陈列馆展现的历史记忆是这部史诗最为绚丽的篇章,两者共同构成红色教育的核心载体,是激励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的力量源泉。

学习进行时:

在遵义会议陈列馆,玻璃柜里的旧军帽、褪色的电报,把时光拉回到九十多年前。正是这次会议,让迷茫中的红军找到了方向,四渡赤水的传奇从此写就。红军坟前的青草岁岁枯荣,却掩不住那段军民鱼水情。一位战士用生命践行的承诺,成了穿越时空的火炬。走出展馆,阳光正好,我忽然懂得:所谓英雄,不过是在黑暗中敢举灯前行的人,这份勇气,该永远刻在心里。

实践团队成员——沈秀清

走进遵义会议陈列馆,浏览着展柜中一件件饱经历史风霜的展品,就像翻开了那本波澜壮阔的红色史书。四渡赤水的奇迹让我们看到了毛主席的“避实击虚”的军事智慧;开国将军陈列墙上的面庞诠释着烽火征程中家国的新生;毛主席所题“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字的豪迈与庄重则是对遵义会议扭转乾坤的铭记。我们不会忘记赤水河畔毛主席挥斥方遒,我们不会忘记截肢三次仍走完长征全程的开国将军钟赤兵,我们更不会忘记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的历史征程。我们会以此为引,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砥砺奋进,勇攀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践团队成员——王煦然

联系我们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景明南路727号昆明理工大学恬园邮政编码:650500

电话:0871-65920570传真:0871-65920570

版权所有© 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