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云南,交叉融合,引领生物医学前沿

发布日期:2025-08-11 点击数:

昆明理工大学生物学学科群以建设世界一流学科为愿景,充分发挥云南“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生物多样性优势及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构建了一个特色鲜明、深度融合、支撑有力的跨学科创新体系。该体系以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和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为核心引擎,纵深融合医学部(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的医学研究力量,并得到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在生物资源开发应用层面的有力支撑。同时,现代农业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和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的交叉融合则成为驱动创新的强劲引擎。该“小核心、大协作”的学科群架构,以“灵长类生物学和转化医学”为战略支点和显著标识,深度整合多学科前沿技术,贯通“基础研究-技术突破-临床转化-产业应用”全链条,已成为服务国家生物医药重大战略需求和推动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学科群的显著优势在于构建了深度交叉融合的多维支撑体系

生命科学与医学的纵深协同:依托省部共建非人灵长类生物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21年获批)和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7年获批),学科群以特色鲜明的灵长类动物模型为核心,聚焦生殖与发育、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大疾病机制与治疗等前沿领域。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新建的细胞稳态与生命健康研究院和基础医学院提供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实验平台和细胞模型等,共享共聚焦显微镜、活细胞工作站等关键设备。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提供了宝贵的临床样本资源(涵盖肿瘤、神经、心血管、复杂代谢病、地方病等)及队列研究数据,为生物学基础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创造了条件。

工程技术对生物医药的强力赋能:工学学科的深度参与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化学工程学院与生物学共享核磁共振仪、高分辨质谱仪等大型分析测试设备30余台套,开展生物质工程方向合作。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与生物学依托“云南省道教育厅地药材外源污染物防控与应用工程中心”等平台,聚焦土壤污染修复等方向,为云南生物医药资源的绿色、可持续开发保驾护航。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重点围绕云南特色生物资源(如食用菌、药食同源植物)与生物学开展合作。机电工程学院、现代农业工程学院和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则聚焦于中药材种植加工设备研制、高精度生物成像设备研发,显著提升了中药农业的现代化和智能化水平,共同推动了云南道地药材的标准化开发,有力支撑了地方特色生物资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独特的交叉融合模式,铸就了学科群立足云南、辐射全球的核心竞争力

国际领先的灵长类研究高地:在中国科学院季维智院士的领衔下,学科群在灵长类研究领域确立了国际领先地位,尤其是在基因编辑疾病模型构建方面开创先河。在《Cell》、《Nature》、《Science》三大顶级发表研究论文8篇,子刊成果30余篇,并在帕金森病和骨关节炎干细胞治疗、神经遗传疾病基因治疗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荣获云南省科技杰出贡献奖(2021年)及多项自然科学一等奖等标志性奖项。

 多学科交叉的创新平台与人才培养:学科群汇聚了雄厚的科研实力,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在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集群,累计经费近1.57亿元。创新性地设立了“灵长类生物医学创新班”,由院士领衔的国家级顶尖学者担任班主任。成功培养研究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NS级期刊发表高水平成果,探索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区域产业转化的核心引擎:学科群积极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链条,基因工程干细胞技术、抗病毒新药等60余项成果成功实现转化。联合省内龙头企业建成符合GMP标准的病毒检测试剂盒生产企业,显著加速了云南生物医药产业的升级步伐,云南省生物医药产值年均10%以上的目标贡献了力量。

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与资源整合是学科群高效运行的基石

通过理工医农跨学院实体化运行机制,实现了“四个打通”:(1)人才互通,构建了由院士、国家杰青引领,优秀青年学者为骨干的跨学科梯队(国家级人才13人、省部级人才74人),跨学院联合聘任教师。(2)平台共享,开放共享包括非人灵长类生物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数据计算中心、动物房在内的10余个核心平台,为多学科交叉课题协作提供坚实支撑。(3)课程贯通,成功获批“生物与医药”专业博士点(2024年),开设微专业(2025年),系统开设跨学科课程模块,实现研究生跨学科研修。(4)成果共创,学科群内实现跨学院、跨学科联合发表的高水平论文,共同承担了科技部、云南省科技厅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面向未来,学科群战略定位清晰,紧密对接国家“健康中国”战略与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的产业发展布局。在基础研究层面,将持续深耕重大疾病机制解析等前沿领域,巩固和拓展在灵长类研究领域的全球领跑优势。在技术突破层面,将着力推动合成生物学、智能生物制造等前沿技术在新型药物开发、生物材料创制中的应用。在产业赋能层面,致力于打造“云南生物医药资源创新中心”,深度挖掘云南生物资源优势,推动区域生物经济规模向千亿级迈进。

昆明理工大学生物学学科群,以其“灵长类生物医学”的独特标识、深度交叉融合的创新模式、高效协同的运行机制以及服务国家与地方的显著成效,在中国乃至全球生物医学领域独树一帜。它不仅成功将云南得天独厚的生物资源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更将持续深化内涵建设,为世界生命科学前沿探索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独特的“昆工智慧”与“昆工方案”。

联系我们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景明南路727号昆明理工大学恬园邮政编码:650500

电话:0871-65920570传真:0871-65920570

版权所有© 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