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我院张棋麟老师与杨林宇同学入选省级典型帮扶案例!
日前,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发布“假期暖心帮扶”活动典型案例及“万名党员联万家”典型案例,昆明理工大学2个项目入选。其中,就包含我院“从大山中走出来的傈僳族学子”帮扶案例。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 (2023-2025 年)》和《云南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委、云南省教育厅组织开展大中小学“万名党员联万家”活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涌现一批典型案例,其中各州市教体局优秀典型案例8个,高校典型案例6个。我院《科研点燃心灯,家校共育成长——从大山中走出来的傈僳族学子帮扶案例》入选。

张棋麟(左一)和杨林宇(右二)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现场
张棋麟是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一名年轻党员。杨林宇出生于云南省迪庆的一个建档立卡户家庭,凭借勤奋好学、吃苦耐劳,如愿考入昆明理工大学,成为村里第一个“一本生”;但入学后曾因语言、文化差异而陷入迷茫。张棋麟以思想启迪、人文关怀与学术深耕三维育人之道,助力杨林宇成长成才: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荣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主体赛特等奖、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一等奖,荣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云南省优秀毕业生”称号,并获得推免硕士研究生的资格,成为了迪庆维登乡首位傈僳族研究生。
一、思想启迪
杨林宇大二起进入张棋麟教授课题组,张棋麟便以“科研要耐得住寂寞,更要追得上时代”的箴言为其定下目标。杨林宇自此坚持日读一篇前沿论文,每篇必摘取至少一个创新点形成“灵感火花集”。在持续的思想浸润中,杨林宇完成两年系统性文献积累,更在张棋麟引导下,以水生萤火虫和实验室已有的动物肠道微生物资源为材料,针对萤火虫适应水环境的机制及昆虫分子生态学和肠道微生物资源利用开展研究。

二、人文关怀
张棋麟与杨林宇构筑起学术伙伴与精神同盟的师生关系,一沓厚厚的思维导图和一次次热烈讨论共同见证着他们的研究进展。在指导杨林宇潜心学术研究之余,张棋麟坚持每周和他深入交心谈心1次,每月与其家长沟通交流1次。当杨林宇因持续高压工作状态低迷时,张棋麟及时带他释放压力,了解到他家庭面临的经济、生活困难,便伸出援助之手,不断坚定杨林宇努力学习、投身科研的报国志向。
三、学术深耕
杨林宇的成绩得益于张棋麟的躬亲示范与理论解构。他手执触控笔,逐帧解析萤火虫代谢组数据可视化路径,使杨林宇顿悟多维变量关联规律。稿件被期刊收录前,30-40次的稿件修改对于张棋麟是常态,初稿上,他的一条条批注如基因序列般交织,帮助杨林宇重构逻辑链和领悟学术的严谨性。为了让学生了解领域前沿和启发科研思路,张棋麟常带领杨林宇等同学参加学术会议和论坛。
正如杨林宇所说“张棋麟老师是我的恩师,没有他的帮助与指导,就没有现在的这些成果,我们经常交流科研思路、生活日常,他既是我科研道路上最重要的引路人,也是我平淡生活中的知心朋友。”
来源:昆明理工大学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