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6:
昆明理工大学
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
培养方案
专业类别名称 生物与医药
专业类别代码 0860
研 究 生 院
制定日期:2025年 月 日
专业类别名称(专业类别代码)
一、适用的细分领域
序号 |
细分领域名称 |
细分领域代码 |
1 |
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 |
086001 |
2 |
制药工程领域 |
086002 |
3 |
食品工程领域 |
086003 |
二、培养目标与定位
本学科旨在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服务本领域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和工程伦理规范,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严谨的科研作风的工程博士研究生。
本学位点充分利用云南省动物、植物等生物医药资源优势,以“四个面向”为指导,将理工结合的办学底蕴与云南丰富的生物医药资源相结合,服务本领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需求。以灵长类转化医学工程、道地药材及高原特色食品资源开发为特色,注重培养具有坚实宽广的工程理论基础、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工程技术基础知识,熟悉相关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与前沿,掌握本领域先进的工艺、装备、测试及评价方法,具备识别、设计、实施解决生物与医药领域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和系统集成工作的能力,遵守相关的工程管理规范,能够独立或组织开展工程科学技术研究、新产品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项目,能够对产业技术升级和进步方面做出创新性成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沟通协调与组织管理能力及国际交流能力,具备规范的中外文科技论文写作和学术交流能力;成为生物与医药行业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
1. 人文素质及能力要求:
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人文科学素养和终生学习能力,能利用现代工具和技术分析解决复杂问题,并针对生物医药产品全生命周期中涉及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展创新研究和工程实践应用,形成创新成果,具备工程领导能力。掌握科学技术研究方法和规范的论文写作,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2. 专业知识要求:
掌握生物学、药学、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生物工程及智能计算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能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转化医学研发、利用云南道地药材及特色食品生物资源开展产业化研发所需的专业知识、工程技术知识及相关工程技术规范。
三、培养方式
生物与医药专业工程博士的培养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习实践、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报告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依托相关工程领域重大、重要工程项目,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实行导师组制,导师组由校内导师、行业专家组成。学制4年,最长8年。
四、博士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总学分要求:不少于20学分,其中课程不少于12学分,专业实践8学分,必修环节不计学分。
类别 |
课 程 名 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 学期 |
考核方式 |
备 注 |
专 业 通 识 素 养 课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2 |
36 |
1 |
考试 |
必修4学分 |
工程实践与伦理 |
1 |
18 |
1 |
考试 |
工程博士综合英语 |
1 |
24 |
1 |
考试 |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
1 |
18 |
1 |
考查 |
选修1学分 |
通识素养选修课(课表详见附件) |
1 |
- |
2 |
- |
技术 领域 核心课 |
生命科学与技术前沿讲座 |
1 |
18 |
1 |
考查 |
必修4学分 |
生物信息与人工智能 |
3 |
54 |
1 |
考查 |
行业 方向 特色课 |
基因编辑与疾病动物模型 |
3 |
54 |
2 |
考查 |
选修3学分 |
生物资源开发及产业分析 |
3 |
54 |
2 |
考查 |
新药创制及产业过程分析 |
3 |
54 |
2 |
考查 |
高原特色食品制造及产业过程 |
3 |
54 |
2 |
考查 |
必 修 环 节 |
学术活动(创新创业教育) |
0 |
要求参加10次以上的学术活动 |
学术道德教育 |
参加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学术诚信教育讲座或课程 |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 |
要求新生入学2周内完成《研究生的压力应对与健康心理》课程学习,合格后方可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
实验安全教育 |
要求新生入学2周内完成《实验室安全讲座》课程学习,合格后方可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
博士生讲座 |
在读期间面向全校师生作2次与领域有关的讲座 |
专业实践 |
8 |
|
学科意见:
学科(一级学科)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
研究生院审核意见:
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