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概况

作者: 时间:2020-04-16

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科起源于1997年批准设置的“生物工程”本科专业和2000年批准设置的“制药工程”本科专业。2004年,获批准设置 “植物学”、“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并开始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的“环境生物学”博士培养方向招收博士研究生。2006年,获“生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和药物化学二级学科硕士点;2008年,获“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0年获“制药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2011年,申请 “环境生物学”和“环境医学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获批准设置;2017年,申请获得“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同年“生物学”省级博士后流动站获批准建设。2019年获“生物学”国家级博士后流动站。目前,学院的形成了本科到硕士、博士、博士后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科涵盖生物学、药学、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的理学、医学、工学领域,并与生物化工、环境工程等相互之间形成良好的学科交叉融合。多年来,学院以培养云南大健康生物产业发展建设急需的高端生物、医药学人才为目的,秉承昆明理工大学工科背景特色,针对云南、西部地区的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研究工作,为相关产业输出了大量优秀的人才。

学科定位

生物学学科结合云南生物资源特点,主要开展灵长类转化医学、分子诊断、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应用微生物、生物转化与炼制、细胞信号传导、植物营养与基因工程、神经分子生物学、衰老与肿瘤分子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等方面的研究。立足云南,服务全国,结合本专业所处工科院校的优势,充分利用云南省动植物与微生物资源优势,开展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服务云南省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成为支撑云南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优势与特色

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是全球生物物种高富集区和世界级的基因库,野生近缘种和民族遗传资源丰富,具有雄厚的以生物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我们以建成国际一流的灵长类转化医学中心为目标,以人类重大疾病的灵长类动物模型及致病机理、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灵长类遗传与基因组学和灵长类神经生物学为重点研究方向,通过产学研结合,努力培育打造具有云南特色和优势的科技创新制高点,促进我省以非人灵长类动物作为技术平台的生物医学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应用。

培养目标

结合云南的生物资源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学校的发展实际,以及生物产业发展、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对人才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毕业生具有良好的人文修养和科学素养,具有社会责任感、法制观念和创新意识,掌握生命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并具有创新地开展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能力,服务于生物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的需求。

学科方向设置

设置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微生物学、神经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十个二级学科。主要包括以下6个特色学科研究方向:灵长类转化医学、分子诊断和分子病毒学、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细胞信号传导、应用微生物、生物转化。

灵长类转化医学

带头人季维智为我校特聘教授。该研究团队在灵长类靶向基因修饰和干细胞维持与定向分化方面拥有国际领先且独具优势的技术。2014年和2015年,代表这两个领域国际最新技术的研究成果分别在Cell和Cell Stem Cell发表,其中基因靶向修饰技术成为2014年度十篇最具影响力文章之一,并入选2014和2015年度十大科技进展。灵长类干细胞成果的发表为深入探讨干细胞多能性和组织、器官的再生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证实了灵长类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可产生嵌合体,为灵长类干细胞临床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主要研究内容:基因修饰技术在灵长类动物中的应用与优化;基因修饰技术构建人类重大疾病的灵长类动物模型;灵长类干细胞多能性与组织工程;干细胞的基因修饰和替代性治疗;干细胞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传染病流行病学和分子诊断

以重大传染病分子病因研究为基础,以分子诊断技术与产品开发为目标,开展云南省主要传染性疾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和相关分子诊断技术开发,为疾病的早期诊断、遗传咨询、个体化医疗以及个性化预防提供研究基础和技术支撑。已阐明了云南省多种传染性疾病病原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发现并命名多个云南省独特存在病毒新基因型、亚型与重组,找到云南省多种病毒从东南亚传入的直接依据。

该方向主要研究内容:重大传染病分子流行病学、病毒型肝炎治疗新技术及病毒微进化研究和传染病感染的宿主与环境因素研究;传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标准物质、耐药菌快速检测技术和传染病病原体分子分型技术的研究与产品开发。

生物资源开发利用

(1) 围绕三七、石斛、天麻、灯盏花、滇重楼等云南道地药材,开展药材功能基因组、中药活性成分、道地药材分子育种、分子药理及代谢组学研究,制定道地药材质量标准并进行新药研发。力争将该方向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中药资源研究开发和保护利用科研平台,初步形成面向云南省,辐射东南亚的中药资源研发体系,成为云南药材资源的基础理论研究基地、技术转化基地、中药材人才培养和对外合作交流基地。(2) 进行云南年青煤(褐煤、泥炭)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研究,包括腐植酸类物质和褐煤蜡系列产品的制备纯化工艺、精制加工工艺、化学成分、生物活性、质量控制研究及产品研发研究;(3) 以核桃为代表的木本粮油、以仙人掌、三七、百合为代表的药用、食用及花卉植物的开发利用研究。

细胞信号传导

(1)利用功能蛋白组学的方法,系统识别RAF激酶的结合蛋白,力争找到诊断和治疗肺癌新靶标,阐明肺癌的分子发病机理;(2) 以G蛋白偶联受体分子探针为平台,以受体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基线波动为指标,对有镇静安神、促睡眠作用的中药进行全方位的筛选,为研发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促睡眠新药奠定基础。

应用微生物

开展极端环境微生物的种质资源收集和应用、生物多样性及其特征研究。包括嗜冷及嗜热微生物的资源分布、种群多样性、基因组特征分析及噬菌体功能基因的克隆表达研究,探索低温和嗜热微生物的适应性机制及其在生物技术上的应用价值。此外,还对益生菌的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及代谢组学进行研究,对其益生特性加以优化和改良,研制益生菌健康食品及药品。

生物转化

主要从事微生物代谢工程研究,开展木质纤维素和海藻酸等生物质的微生物降解、酶的作用机理、降解产物在细胞内的代谢及代谢调控机理的研究,构建工程菌,高效分解生物质并转化能源、生理活性物质等有用产物。

版权所有© 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景明南路727号